在国家认同感上,即便中国人不是世界上最高的,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这一民族特质正在加强,而不是相反。这是任何一家外国公司,在中国市场上营销必须建立的认识基础。如果说跨国公司更重视顾客心理分析,那么,它们应该很精准地发现这一点,除非故意忽略。
火箭队总裁莫雷、NBA总裁肖华在中国举国欢庆期间,拿中国人正在痛恨的暴徒和港独说事,那就是双重不了解中国的文化、情感和传统,根本不需要政府做什么,绝大多数中国公众都不可能等闲视之。言论自由不是问题,对中国的事情理性讨论也不是问题,傲慢地信口雌黄、不合时宜地表达观点则是严重问题,这不仅仅限于在中国,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。
如果NBA只挣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钱,完全可以像莫雷和肖华那样自以为是,问题是他们十分在意NBA在中国的生意。与莫雷、肖华一样心理的美国政客,不仅以举国之力对中国展开贸易战,他们甚至不给莫雷与肖华在成为笑话之后的公关处理空间,哪怕是装装样子的道歉。由于中国企业起点太低,起步太晚,先期形成有效需求的中国公众让美国大公司挣到了太多的钱,有时甚至对美国产品的渴求表现得急不可耐。
这让部分美国公司有足够的理由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,甚至认为自己不可或缺。尽管这从战略营销角度看,会显得很不专业。欧洲、日本和其他发达市场也许能够让美国公司挣到很多钱(存量市场),但能够让它们挣更多钱的则是新兴市场(增量市场)。傲慢地对待战略空间巨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公众,这与营销的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。